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0篇
生物科学   18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西藏高原天然长芒草地丛枝菌根真菌接种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晓布  盖京苹  钱成  冯固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11):2121-2126
采用草地均匀打孔方法,就草地土壤未消毒条件下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对长芒草(Stipa bungeana)的侵染效应以及对植物生长、吸磷效率、土壤微生物区系等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接种处理、不接种处理的菌根效应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多数接种处理根围土壤AM真菌孢子密度、菌根侵染率和侵染强度显著提高,但对丛枝丰度的影响相对较低.2)接种后AM真菌孢子密度对菌根侵染率具有极显著影响(r=0.7679**);随菌根侵染率的增加,植株总干物重和吸磷总量均呈极显著提高,r值分别为0.7556**、0.8018**.3)与植株地上部相比,接种AM真菌对提高根系干物重、根系吸磷量和含磷量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大.4)多数接种处理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呈一定程度的提高,根际土壤细菌数量显著增加,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变化则不甚明显.5)各接种处理对寄主植物的综合侵染效应在总体上呈Glomus mosseae+G. intraradices+Scutellospora calospora>G. mosseae+G. aggregatum>Glomus sp.>G. mosseae>G. mosseae+ G. etunicatum+G. intraradices+S. erythropa>G. geosporum的趋势.  相似文献   
62.
【目的】为了明确熊蜂蜂群发育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性状指标及其饲料花粉最优配比。【方法】以山杏Armeniaca sibirica花粉、山柳Salix caprea花粉和油菜Brassica rapa花粉为原料,通过{3,3}混料设计得到7种配比的混合花粉,分析不同混合花粉对地熊蜂Bombus terrestris(L.)无王工蜂群的产卵前时间、幼虫拖出数、幼虫总数量、幼虫总重量、蛹总数量、蛹总重量、雄蜂出房时间、出房雄蜂数量和雄蜂出生重9个蜂群性状指标的影响,使用主成分分析对蜂群性状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混料回归模型预测熊蜂蜂群饲养过程中的最优花粉配比。【结果】地熊蜂无王工蜂群发育过程的9个性状指标可以归纳为幼虫发育、蛹发育、成蜂发育、蜂群发育周期4类评价因子,其中幼虫总数量、蛹总重量、雄蜂出生重、产卵前时间和雄蜂出房时间是5个主要性状指标;以蜂群主要性状指标为评价依据,得出蜂群饲养过程中最优花粉配比:当以油菜花粉单独饲喂蜂群时蜂群产卵前时间短、幼虫总数量最多、蛹总重量最大,当山杏花粉、山柳花粉和油菜花粉以1︰1.5︰1.5比例饲喂蜂群时雄蜂出房时间最短,当山柳花粉和油菜花粉以3︰1比例饲喂蜂群时雄蜂出生重最大。【结论】明确了地熊蜂无王工蜂群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性状指标和饲料花粉最优配比,为进一步研究商品化熊蜂群不同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3.
兰科菌根的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科植物(Orchidaceae)是典型的菌根植物,自然条件下其种子的成功萌发和生长的早期阶段对菌根真菌有绝对的依赖性,在有些成年兰科植物中菌根真菌仍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大部分兰科植物已为濒危物种,鉴于兰科植物天然的菌根共生关系,开展兰科植物和菌根真菌互作的生态学研究不仅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更有助于兰科植物的物种保护和野生种群的生态恢复。近年研究表明,兰科植物对真菌的选择和二者共生关系的建立与菌根真菌的空间分布和丰度密切相关,然而当前对自然环境中兰科菌根真菌的实际分布还了解甚少,因此文章从生态学角度系统分析兰科植物与菌根真菌的关系,探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旨在为兰科菌根的生态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
血脑屏障破坏是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发生脑水肿及神经元毒性损害的核心病理过程之一,目前尚无特效保护方法。血脑屏障通透性调节的中心环节是内皮细胞的紧密连接,而紧密连接结构蛋白表达水平和位置分布的变化与脑微血管通透性的改变及脑水肿的程度密切相关。脂筏是高流动性的细胞膜脂质双层内富含胆固醇的特殊脂质和蛋白质的动态微区,它参与细胞蛋白转运。血脑屏障上有大量的脂筏存在,紧密连接结构蛋白分布于脂筏中,其功能受胆固醇调节,且脂筏上紧密结合的脂质有利于蛋白质的寡聚化。因此,基于脂筏调节血脑屏障紧密连接可能为脑保护研究提供新的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65.
报道了细柄半网菌在无饲培养条件下的完整生活史过程,描述了孢子萌发、游动胞、黏变形体、原质团及孢囊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发育特点。结果表明:孢子预处理可以提高萌发率;游动胞鱼形,具有一根较短的鞭毛;黏变形体前缘具有较厚的透明外质,滑动运动方式。原质团属于“发达的中间类型”原质团。  相似文献   
66.
花梨木叶中鹰嘴豆芽素A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花梨木的可再生资源—叶子为原料,利用微波辅助酶提取技术进行提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提取条件进行了考察,根据BBD(Box-Behnken design)实验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以花梨木叶子中主要异黄酮鹰嘴豆芽素A(biochanin A)为指标,对提取过程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时间15 min,微波辐射功率300 W,提取温度34℃,pH值5.2,酶的加入量3.5 mg.g-1。在最佳提取条件下,鹰嘴豆芽素A的提取率可达1.579 mg.g-1。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不同剂量扫描对肺结节诊断价值及辐射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青岛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肺结节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16层螺旋CT常规剂量扫描和低剂量扫描。比较常规剂量扫描和低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CT征象检出情况(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支气管征)、肺结节定性诊断结果(肺癌、肺转移瘤、炎性结节、定性困难)、肺结节大小分布(≤5 mm、6-10 mm、10 mm)、辐射度。结果:常规剂量和低剂量的扫描图像质量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和低剂量的CT征象检出情况(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支气管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和低剂量的肺结节定性诊断结果(肺癌、肺转移瘤、炎性结节、定性困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和低剂量的肺结节大小分布(≤5 mm、6-10 mm、10 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的总管球剂量、有效管球剂量、CT容积剂量指数及剂量长度乘积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肺结节的诊断价值与常规剂量扫描相当,并可有效减少辐射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8.
观察了云南蓝果树(Nyssa yunnanensis)种子的形态,并初步研究了萌发基质、光照、人工破坏内果皮和pH梯度碱液处理对云南蓝果树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蓝果树种子(带内果皮)平均大小为0.94cm×0.52cm×0.17cm(长×宽×厚),千粒重约234.3g,有萌发瓣;红土/腐殖土/泥炭土(v/v/v,1∶1∶1)为云南蓝果树种子萌发的适宜基质;种子在光、暗条件下都能萌发;人工破坏内果皮能明显地提高种子的萌发率;碱液处理对云南蓝果树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但对中国蓝果树(N.sinensis)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本文还对云南蓝果树的致濒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9.
【背景】当前微生物学研究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研究生学位论文作为研究生阶段的主要产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微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和发展方向,但当前的大多文献计量分析以Web of Science、知网等收录的期刊论文为主,忽略了研究生论文数据库的重要作用。【目的】通过分析我国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研究选题,为探究我国微生物学相关方向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热点及变化趋势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99-2018年收录于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的237 562篇以微生物为研究主题的论文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999-2018年我国微生物学相关的研究生论文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学位论文发文量排名前三的科研机构是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通过关键词网络分析发现,近10年我国微生物学相关研究生论文的研究领域呈现多样化,关键词网络更加密集,研究主要集中于环境、人类医学和动物医学等领域,与国际热点领域基本一致,但基础微生物研究相对不足。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些新兴领域如宏基因组、蛋白质组、工程与药物等在研究生论文选题中仍需加强。【结论】文献分析结果为研究生及其导师选题、推动我国微生物学相关的研究生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0.
东北三江平原覆盖作物种植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土壤紧实度、冬前生物量、根系性状、植株氮累积量等为指标对供试12种覆盖作物(豆科:紫花苜蓿、光叶苕子、毛叶苕子、红三叶、白三叶、箭筈豌豆;非豆科:苏丹草、青萝卜、Nitro radish、甘蓝型油菜、羽衣甘蓝、菊苣)在东北三江平原地区的种植效果及应用潜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12种覆盖作物在试验播期均能正常生长,不同覆盖作物与对照相比均有利于降低土壤紧实度,其中青萝卜、Nitro radish和苏丹草土壤紧实度下降最显著,分别较对照下降了47.1%、43.4%和33.4%;覆盖作物群体冬前鲜生物量为3.38~13.98 kg·m-2,干生物量为0.78~2.43 kg·m-2,非豆科覆盖作物的生物量显著高于豆科覆盖作物;覆盖作物的群体根系体积以萝卜、油菜、菊苣较大,尤其Nitro radish的根体积高达4018.5 cm3·m-2,苏丹草的根系横向延展范围最宽;豆科覆盖作物的灰分含量显著低于非豆科覆盖作物,能提供更多易分解的有机物质;覆盖作物总氮积累量为18.72~53.09 g·m-2,其中,羽衣甘蓝和菊苣的氮积累量最高,且生物量相对较大,有利于氮的积累和固定。在三江平原地区根据主栽作物的类型与冠层结构,选择豆科的三叶草、苕子、紫花苜蓿和非豆科的萝卜、羽衣甘蓝、苏丹草作为覆盖作物进行行间或行内混播的种植方式,可以在调控土壤结构的同时促进养分循环,有利于三江平原黑土地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